学习与实践2022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本 期 目 录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德向度
作者:张振卿
●马克思“改变世界”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其时代启示——基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文本分析
作者:李东坡 陈 静
●党政联合发文权力边界论纲
作者:王建芹 陈思羽
●典型化:中国政策创新扩散的逻辑与机制
作者:刘兴成
●数字经济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区域一体化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的检验
作者:罗良忠 林嘉豪 谭云清
●“非自愿躺平”的经济学分析
作者:张程程 樊志宏
●银行结构性竞争、空间溢出与实体经济增长
作者:王 俊
●迈向实质正义的公平竞争审查进路——以财政补贴为例
作者:蒋悟真 罗雅文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视域下的环境法治困境与应对
作者:王 干 林家鑫
●后迁移时代乡-城移民就业层级分化与新兴阶层的再塑
作者:刘建娥 凌 巍
●社会工作参与共同富裕:何以可能?何以可为?
作者:徐选国 秦 莲
●长江文化共同体:一种基于文化拓扑的解释框架
作者:李 越 傅才武
●行动者网络中的推荐算法及其文化实践——基于算法工程师经验的考察
作者:张世超 毛湛文
●以假乱真与去伪存真:自媒体欺骗行为的表征及其治理
作者:陈世华
本 期 导 读
张振卿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德向度
摘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德实践逻辑以道德语境、道德旨趣、道德方案、道德动力为范畴的道德实践图式为起点,以人为核心,以生成和谐伦理关系为目标,是一个多维实践体系。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道德超越性,在主体上体现为以无产阶级和全人类道德主体取代资产阶级道德主体,在内容上体现为以共产主义的最高道德形式取代资本主义的狭隘道德形式,在实践上体现为以人本逻辑为依据的道德活动取代以资本逻辑为依据的道德活动。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德向度
李东坡 陈 静
马克思“改变世界”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其时代启示——基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文本分析
摘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改变世界”的经典论断,主张以“革命的实践”“思维的真理性”“人的感性活动”完成改变世界的历史任务,推动改变世界的现实转化,彰显改变世界的价值存在。马克思“改变世界”思想的当代启示在于,在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把握改变世界的新局面,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增强改变世界的新活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中开启改变世界的新行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开拓改变世界的新境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王建芹 陈思羽
党政联合发文权力边界论纲
摘要:党政联合发文是中国政治和法治实践中独具特色的制度现象,被视为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律体系衔接与协调的一个重要联结点。党政联合发文弥补了国家治理的制度短板,提高了制度的供给效率与执行合力。然而,现行党政联合发文的权力边界不够清晰,且因其党内法规属性而在实践中难以受到信息公开、附带性审查等司法制度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法律规范体系的限制。规范党政联合发文行为,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内,从制度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入手,进一步明晰党政联合发文的权力边界与权限范围,重点廊清党政共同职权、交叉职权的范围和事项要素,有针对性地限制其事项边界的逾越,以此有效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与协调。
关键词:党政联合发文 权力边界 有权主体 党政关系 限制原则
刘兴成
典型化:中国政策创新扩散的逻辑与机制
摘要:在中国的政策实践中,创新扩散的典型化机制是由权威部门将政策创新经验塑造为政策典型后宣传推广并在更大范围内试行。典型化之所以有效,在于其自身的逻辑和功能。即提高政策创新的能见度,大大加速政策扩散进程;通过制造创新者与沿袭旧例者之间的对比效应,促使潜在的政策制定者主动学习典型经验;提供政策制定的删减机制,引导政策制定者采纳创新;经过权威部门的公开肯定与推广,为政策创新赋予合法性。透过“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经验的典型化扩散,可以发现典型化扩散机制的内在逻辑,以及典型身份的作用和权威部门干预行为对政策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政策创新扩散 典型化 “最多跑一次”改革
罗良忠 林嘉豪 谭云清
数字经济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区域一体化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的检验
摘要:能源消费清洁化和节约化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关键。数字技术革新背景下,数字经济为改善能源消费格局提供了机遇。本文从区域一体化视角,采用SYS-GMM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总效应上,数字经济发展抑制了能源消费;区域一体化在数字经济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中具有遮掩效应,在数字经济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数字经济通过区域一体化抑制了能源消费量,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深化数字经济“飞地发展”战略,打造全国一体化数字产业群,搭建可靠的能源商品交易平台,应注重区域协调布局,构建协同监管机制。
关键词:数字经济 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结构 区域一体化 遮掩效应
张程程 樊志宏
“非自愿躺平”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网络流行语“躺平”反映出当下年轻人对于“内卷”式奋斗的焦虑与无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将“躺平”区分为“自愿躺平”和“非自愿躺平”,基于经济人假设构建模型分析“非自愿躺平”背后的经济学逻辑,且就引发“非自愿躺平”的经济和社会扰动因素进行分析。改善“非自愿躺平”的现象,应从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以及持续推进社会建设改革两个方面着重发力。
关键词:非自愿躺平 经济人 最优努力程度 要素市场 社会建设
王 俊
银行结构性竞争、空间溢出与实体经济增长
摘要:本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银行以增设网点为主的结构性竞争对实体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研究发现,银行结构性竞争对相邻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本地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虽不显著但对全局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通过有序增加银行业经营主体、加快完善中小银行公司治理、注重提升地方中小银行运营效率以及加强央地监管协同,推动银行体系从机构数量型竞争向机构效率型竞争转变,优化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增长效应。
关键词:银行结构性竞争 营业网点 实体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
蒋悟真 罗雅文
迈向实质正义的公平竞争审查进路——以财政补贴为例
摘要: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财政补贴的首要目标乃培育市场与激励创新,但过度的财政补贴极易引发竞争扭曲。因此,对财政补贴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本质是校正竞争失衡,从而建立产业、财政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调机制。然而,囿于对公平竞争认识不全面、财政补贴具有隐蔽性与复杂性、过度依赖立法等多重因素,审查流于形式化且缺乏必要弹性。判断财政补贴是否违反公平竞争应以经济观察法为法律适用方法,确定实际受益主体,追求实质正义,继而形成“合法性审查-合理性审查-实质受益主体-例外规定”的审查进路,最终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功能整合。
关键词:财政补贴 公平竞争审查 实质正义 经济观察法
王 干 林家鑫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视域下的环境法治困境与应对
摘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所蕴含的原创性环境法理、环境正义理论及整体性生态法治观,是环境法治理念的应有之义。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观之,环境法治存在理念更新相对滞后、法律制度体系化不充分以及法治语言规范性不足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作用,需要坚持以体系化和系统性思维编撰生态环境法典,推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向绿色原则转化,完善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环境法治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关键词: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法治 绿色原则
刘建娥 凌 巍
后迁移时代乡-城移民就业层级分化与新兴阶层的再塑
摘要:流动人口问题已经进入分化、多元、经济与社会交织叠嵌的新发展阶段。本文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95363样本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识别并检验乡-城移民就业层级结构性分化的社会表征。研究发现较高阶层、中间阶层、较低阶层三大层级的资本效应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整体上表现为右偏态不均衡分布状况。较高阶层和中间阶层率先实现从乡土精英到潜在中产的“社会攀升”。本文强调基于结构性、基础性和系统性的社会规划,构建“复合式-差异化融合机制”,促进具有共同“社会范畴”特征的职业群体向新阶层转化,增进社会归属和群体认同,弥合阶层差距,挖掘并充分释放较高阶层和中间阶层的融入优势和内需潜能,激发并培育潜在中产阶级,加快“新型工人阶级”“基础性社会服务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兴阶层的重构与再塑,化解“积累性分离”和城市竞争导致的“无群”焦灼和结构性紧张,加强对低收入失业群体及“失去社会地位的边缘人”的社会支持,推动乡-城移民在总体向上流动的攀升过程中顺利融入城乡社会。
关键词:乡-城移民 就业分化 资本效应 阶层重构 复合式-差异化融合机制
徐选国 秦 莲
社会工作参与共同富裕:何以可能?何以可为?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向度。过去几十年我国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制度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主导逻辑,存在收入差距大、公平性弱、社会大众获得感不强等结构性限度,探究共同富裕实现的社会逻辑至关重要。跳出以往分配理论的分立框架,将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整合形成三次分配理论体系,为理解新时代共同富裕提供新的分析视角。三次分配理论视阈下的共同富裕要求整合市场、政府与社会三重力量,强调实现高效能治理、高水平服务、高质量发展与整体性富裕。社会工作在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进程中具有助推市场的社会属性回归、政府服务属性强化以及社会道德属性彰显等专业优势,并通过主体建构与多元协同、精准服务与生活实践、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社会公平与深层生态正义等路径参与共同富裕。这种探索,既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找寻一条社会逻辑,也为社会工作有效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实践拓展了本土理论空间。
关键词:三次分配理论 社会工作 共同富裕 社会逻辑 专业策略
李 越 傅才武
长江文化共同体:一种基于文化拓扑的解释框架
摘要:文化拓扑结构与文化空间结构密切相关。梳理长江流域的文化拓扑结构,有利于厘清长江文化空间中的多线性关系,揭示长江文化的演进特征。长江流域各省市因其相似的历时性与共域性,共同建构了具有拓扑群结构的长江文化共同体。长江文化共同体具有时空连续、文化折叠、空间叠写与文化飞地等拓扑性质,通过共享以“水”为中心的水线索历史文本、水韵文学文本、江水艺术文本与长江流域改革实践文本,形成长江流域共同的文化记忆空间,由此达成了文化拓扑意义下的内蕴一致性。长江文化共同体作为一种拓扑空间,内含作为空间元素存在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了以文化遗产空间生产、乡村场景空间生产与城市现代文旅空间生产为特征的区域协同发展逻辑。
关键词:文化拓扑 长江文化共同体 长江文化记忆 空间生产 文化空间
张世超 毛湛文
行动者网络中的推荐算法及其文化实践——基于算法工程师经验的考察
摘要:尽管算法的自主性程度不断提高,分类、排序、分发的过程越来越不可见,但算法的运作仍依赖于多元行动者所构成的网络。基于算法工程师的经验对推荐算法进行解析,并不是将算法仅仅视为实用的技术设备,而是对算法在行动者网络中的文化实践作整体式的考察。算法对可见性的操控导致了文化区隔,但是黑箱问题的不可解释性突显出来。算法的有限精确与实践情境的制约也使得算法客观性的承诺破产。此外,算法逻辑需要与运营封装逻辑相结合进而助力平台逻辑的运转,而内含于算法平台的权力越来越需要警惕。
关键词:推荐算法 算法工程师 算法客观性 平台逻辑
陈世华
以假乱真与去伪存真:自媒体欺骗行为的表征及其治理
摘要:自媒体的生存与商业驱动息息相关,为了吸引眼球、获取私利、站稳脚跟,自媒体的欺骗行为屡见不鲜。其从注意力攫取到认知确认,再到行为参与,贯穿了表征框架的全过程,带来扰乱信息生态、加剧信任危机、诱发人格异化的严重后果。自媒体欺骗的治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受众培育批判性思维、有效甄别信息,自媒体优化信息供给、提升内容品质,平台完善规范细则、强化审核把关,多方协作,共同推进自媒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自媒体 欺骗 认知 治理
-end-
01 学习与实践2022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02 “全过程人民民主”专题03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导逻辑 | 政治(作者:刘占虎)04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兼对“生产率悖论”的再检验 | 经济(作者:郑琼洁 王高凤)05 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常态运转和偶态应急的静态差异与动态转换——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启示 | 公共管理(作者:曹志刚)06 幻象营造与消费驯化:直播购物的消费主义文化逻辑分析 | 文化(作者:章文宜 莫少群)